什么狗最忠主人?
中华田园犬(Village dog),又叫棕黄狗,是中国传统的家犬类型,俗称“土狗、黄狗、二哈”等,在中国普遍分布,是犬类在中国长期驯化和适应的产物,在形态上,由于其长期与中国农村环境与文化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体型和习性。
中华田园犬的祖先至少在16300年前就已经在东亚地区完成第一次驯化,而中国作为东亚大国,犬类的驯化与人工选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周朝人们把犬看做和衣食住行并列的五种重要资源,有专门管理犬类的官员“犬师”,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地位。秦汉之际,各种不同用途和不同体型的犬类已经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犬类的饲养利用愈加普遍。在唐代,宫廷内盛行斗鸡走犬的娱乐,宋代在繁华的市井中犬已成为常见的宠物饲养。从古代绘画作品以及各种历史遗迹中亦可见犬类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因此,中华田园犬是中国最本土的犬种。
在当代,随着西方犬文化的传入,国外各种犬种被传入,国内很多犬患患者追逐国际犬种,导致中华田园犬在大城市被大量遗弃而少有收养,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流浪犬的误解以及缺乏相关教育,导致流浪的中华田园犬经常遭受被虐杀的厄运,很多有爱心的人也只关注国际犬种的救助和保护,导致中华田园犬在大城市中的生存面临极大危机。
由于长期与人们的农耕文化接触中华田园犬在身体和心理上与人类保持了高度一致的特性。身体上,中华田园犬可以适应中国各个地域的各种环境,从平原到高原、亚热带热带均可以出没。心理上,由于长期与人和各种牲畜接触,使其养成了高度亲人的性子,甚至对陌生人亦非常的友好,从而导致其成为了各种犬类中最容易产生流浪犬的犬种,而中华田园犬对于适应流浪生活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其繁殖率极高,幼犬成活率极高,同时抵抗力良好,使得即使在被不负责任的主人遗弃后也可以有充足的能力生存和繁衍后代。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了中华田园犬在绝大多数城市的流浪犬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被收容的过程中中华田园犬的收容率要低于其它犬种,而其被领养率更低。同时由于人们对流浪犬的误解以及媒体误导,导致中华田园犬被各种伤害的事件频发,但是人们却少有关注,只看到国外犬种的被救助,而对其原生品种却大加挞伐,将其视为劣种犬,这不仅会形成外来犬入侵的现象,同时还会丧失本地犬种的遗传多样性,给本地犬种的健康和未来带来巨大隐患。为了能够挽救这种现状,促进公众对中华田园犬保护的关注,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北京流浪动物保护基金、北京市动物致伤防治研究院决定从2015年起开展中华田园犬关注月活动,并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该关注月。并呼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该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