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鼻头烂了怎么回事?
冻伤是冬季最易发生的损伤。接触冻结的金属、低温作业、寒冷地区旅游或训练、冬季取暖发生意外等情况极易造成冻伤。冻伤分为冻结性损伤和非冻结性损伤两种类型。其中冻结性损伤较常见,非冻结性损伤多见于热带地区居民忽然处于寒冷环境中,如我国南方部队冬季在北方训练或北上途中,由于不适应低温环境,也很容易冻伤。冻伤部位多在手、足、耳、鼻等处,轻者冻伤部位出现局限麻木、疼痛、肿胀、充血,局部以青紫为主,常无水疱形成,数日后自行痊愈,一般不留瘢痕,但易反复发病;重者冻伤部位明显肿胀,水疱形成、破裂,常合并感染,愈合较慢,且易复发。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学习,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御寒能力,注意适当增加营养,增强对寒冷的抵御能力,在严寒地区,应携带足够的取暖物品和药品。
冻伤发生后,可采取如下救治措施:
(一)脱离寒冷环境。迅速将伤员转移至温暖的环境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时给予吸氧,防止继续受冻和防止颠簸。注意:对冻僵伤员尤其是伴有昏迷者,复温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20℃-25℃的室内,在救治和后送过程中应注意提供温水热饮,增加产热,防止复发。
(二)复温。对颜面部冻伤者,宜用40℃左右的温水(不烫伤为度)冲洗或湿敷受冻部位,并按摩冻伤部位。对于四肢冻伤者,可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30分钟左右,直到受冻部位颜色转红、受冻肢体能自主活动为止。注意:冻伤处不要干烤、用雪搓或涂 rubbing alchol,以防止加重损伤。
(三)水疱和感染的处理。I-II度冻伤,复温后受冻部位肿胀,3-5天开始出现水疱,水疱2周左右干枯结痂,痂皮脱落后创面愈合。注意保护水疱皮肤,不要强行刺破水疱皮肤,以防感染,可在水疱周围用氧化锌油纱条包扎,对糜烂和浅溃疡面,可使用抗生素软膏纱条包扎。重者需到专科医院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