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咬人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亚马逊「咬人」的原因是什么;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面对「被亚马逊误伤」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维权。 先说结论: 如果是因为用户的违规操作(比如跟卖)导致被亚马逊误伤,那么很难通过法律手段来追究亚马逊的侵权责任,建议自认倒霉; 如果是因为亚马逊的系统错误、审核失误等导致货物被扣留或者销毁,且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则可以要求亚马逊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 原因分析:
一、亚马逊作为零售电商平台,其最根本的本质就是信息流的流通。因此可以认为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掌握着丰富的买家信息和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而买家信息又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台买方的购买记录等信息,此类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公布;另一类是平台买方与卖家之间沟通的信息,比如评价信息以及询问是否有货等。一般情况下,卖家是无法获取到买家个人信息的,就算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到了买方信息,也不是能够直接用来联系买卖方进行交易的。除非买方主动询问是否有货或者是否愿意购买。
二、亚马逊作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其核心的经营优势体现在对于产品的把控上。产品主要是指商品质量和商家信誉两个层面。如果买家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因为产品质量有问题而向亚马逊投诉,一般都能够得到解决,亚马逊也会根据质量情况对商家做出相应的惩罚;但是如果是因为商家信誉问题导致的,则可能无法获得亚马逊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