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为什么吃东西叫什么?
猫咪的食名,也就是它的名字,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① 物种(虎、狮等);
② 颜色(黄、蓝);
③ 性别(公虎、母狮子)。
如果只强调外貌而忽略了品种或性别等信息,会导致信息缺失而难以匹配。而如果添加了地点或者时间等信息,就会令信息量暴增。例如“2016年3月28日在印度发现的野生亚洲黑熊”,“2018年5月19日台湾省桃园县发现的灰兔”等等。
但人类给动物命名的规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动物。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有“颜色”或者“性别的”这一概念,更不存在“以形命名”“因时命状”的说法。很多鱼类在野外很难观察到,因为它们生活在深邃的水底,又由于身体结构的原因无法游动,因此很难识别。科学家们给这些神秘的深海生灵们取名字时,只能采用“物种+采集地名称”的方法来给它们标识身份了。
例如“异尖线虫”,它是海兽胃液里发现的动物,由于个体极小,肉眼看不到,又由于体内无彩色细胞(不能发光,有色素的部位只有体表的一层角质膜和消化道内的黏膜有微小的色素颗粒,而且色素含量很低,不能通过体内反射光的方式来观察),所以最初发现时,只能靠记录其发现的地点来标记了——具体地说就是“大洋中的热带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