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怎么来的?
“狗”这个词,在汉语中似乎永远带着点卑屈,可实际上现代汉语中的“犬”字,在古时并不指代我们现在的“狗”,而指的却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猫”。 《礼记·檀弓下》中有言:“天子杀牲,大夫斩牲。”郑玄注曰:“士祭用少牢,宰牛、羊、豕三牲。”贾公彦疏云:“今时礼家大夫元日拜扫等用羊一,祭用豕一;士庶人拜扫用鸡,祭用鱼。”可见至少在周朝,作为“六畜”之一的“犬”指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羊”(或山羊)。
汉刘熙著《释名·释兽》:“犬,犬、畎,畎,犬也......本犬耳可掘穴居者,亦以状形似犬,犬、畎声相近也。”“田犬”一名由此而来。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犬,盗贼之鼠者也。象形。武臣或从犬。”说明在当时,“犬”指的是老鼠。段玉裁注曰:“凡言犬者,皆谓老鼠。”“田犬”之名,大概也是由这里的“犬”转化而来的,毕竟放田里的老鼠,可比放圈里的家猪更难驯服!
至于我们现在所称为“犬”的小动物,《尔雅·释畜》中有言:“犬。家犬,土犬。”杨伯峻注:“家犬即今之犬。”邢昺疏:“此土犬也,形小而色黄黑。”可知我们的“狗”在古代叫做“土狗”,而且是“黄黑”色的。 到了宋朝,由于“犬”已经广泛用来指称我们的“狗”,并且“狗”字还没有进入白话文,因此很多词书都开始给古代的“狗”造字了——比如朱熹《诗集传》:“犬,犬也。”吴棫《字学集类》:“犬,俗作狗。今别制字。”王应电《普通话杂识》:“古无‘狗’字,遇要表达这意思,都作‘犬’字。”“吠犬”即“吠狗”——因为“犬”“叫”的时候都是“吠”。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讲了讲“狗”字的起源,并没有涉及“宠物狗”或者“家狗”的问题。想要了解这些,可以看看我写的这个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