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蒙语汉字怎么读?

桑景润桑景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这是我在《满洲正白旗氏族考》里找到的正白旗姓氏的蒙语音译,有四个音译形式(包括两个音译变体): 其中第一个和第四个都是“阿林”。第二个在书中被记作a-linjelen,实际上应该是alinjelün,即以-eln/-elnəng结尾的名词复数词尾;第三个与第二个基本一致,只是最后面的-lən变成了-lün,这跟满族人的发音习惯有关——他们一般只在r和l之间交替使用l这个字母,而很少区分r和l之间的发音区别。 所以这四个音译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而已。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曾经提到蒙古人把自己的部落或部落的分支称为arγad(或arγan,后者是前者的复数词尾),那么上述四组音译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将arγad这个词分别用四种不同的方式转写了四次……

不过我很好奇为什么这四个形式会分成两对,而且其中一对的两个形式的词根竟然完全相同,难道真的是因为作者分两次录写的缘故吗?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释,我们只要稍微分析一下这些读音的特点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我们知道大多数蒙古语词的构成方式是: 主元音+辅音群(有时还包括前缀)。 在这种构词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通过省略一部分成分来缩短单词的发音并使单词能够押韵。当这种省略发生在主元音之后时,就形成了第一种、第二种情况;反之,则形成第三种、第四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中的-lən/-lün就是由于省略而形成的(虽然它本来应该是一个后缀)。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arγad。它的主元音应该是a,辅音群则是aragat。根据前面提到的构词规则,arγad应该读为[əranja],但这里的α明显是多余的,所以我们可以猜测arγad很可能本来就应该读做[aranja],只不过在蒙古语当中,通常会在词末附加一个元音,因此这个arγad才变成了现在这样的arγad。 而正因为如此,该单词才会出现上面所讨论的前三种形变……

优质答主

额,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蒙古文(或者叫做蒙古文转写的英文)和汉语拼音混为一谈的…… 首先,蒙古语是游牧民族使用的一种表音文字体系,而“蒙古字”是一种以汉字的形体为基础创造的表意符号系统——当然这只能算是“用形音编码的方式造出来的字符”而已(这里要说明一下,这种字形并不是单纯地照搬汉字,而是根据发音规律创造的一些符合“象形原则”的字符)。在现代蒙古族里,这两种东西的使用都相当广泛。但要注意的是:“蒙古字”本身并不包括全部的文字元素;例如:1234等数字、元老院、皇帝等等词语,都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还有诸如“乌兰巴托(乌兰巴特拉)”“胡志敏”(乌哲米尼)”之类的词是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这些都不属于“蒙古字”——虽然它们都属于“蒙古文学”的范围。 而且要注意:有些词在蒙古语里面是直接记录其发音的,而在汉语中是要将其转换成其他形式的。举个例子来说的话就是: “嘎拉哈”(galaha)这个词在蒙古语中是表示一种“肉”的概念的单词,而它在汉语中的翻译是一个形如“嘎啦蛤”的音节结构体。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嘎啦蛤”的发音与“嘎拉哈”相同,并且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思也完全一致,但是它们的书写形式却完全不同——这就是因为其中一个是以形译声一个是以义译声的缘故产生的。

农馥榕农馥榕优质答主

Wū ɡū

乌古是蒙古族古老的部落名称之一,蒙语称乌古尼乌尼,“乌古”是“人”和“民”双重意义,因此,“乌古代”、“乌古德”、“乌古达”都是乌古部落族源的分支。

乌古是多民族的部落名称,朝鲜族有乌古,鄂伦春族有乌古热(鄂伦春族自称)。

在蒙、汉、朝、鄂伦春语中,“乌古”都含有“民人”的意思。鄂伦春族以乌古热的部落自称,乌古热就是“人”的意思。蒙古族乌古部落是古老的部落联盟组织的一部分。乌古部落在唐代属达鲁古部落,契丹称乌惹部。《新唐书·回鹘传上》:“回鹘之先,曰蒙兀……曰乌护曰袁纥,曰回鹘者也。回鹘之别族曰九姓乌护……东曰同罗,曰仆固,曰霫。”

《契丹国志·地理志》:“上京龙泉府……东至乌惹部,二千余里。乌惹部亦乌丸种落,杂居室韦之地。”乌古隶属于契丹。金朝时乌古隶属于唐括部。到了12世纪,乌古人中有人南下,后被纳入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成为女真族的一部份,成为金朝的乌古部。12世纪末,金朝南迁时,该部亦随着南下。在乌古部南下之时,一部分乌古人留了下来,后归附于札剌亦儿。

到了明朝,部分札剌亦儿人仍用乌古来作为自己部落的一部分的名称,在“扎剌亦儿”后面加“乌古雅儿”等等,从而出现“扎剌亦儿乌古雅儿”、“扎剌亦儿乌护齐”等等。据考证,扎剌亦儿部落是蒙古大氏族,分布在斡难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至不儿罕合勒敦山(今肯特山)之间的地区。其北为乃蛮部,西为蔑尔乞部,东邻弘吉刺部。扎剌亦儿的首领为不花帖木儿。扎剌亦儿族中有阿不海家族,这是该族中最著名的家族,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即出于这个家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